长安全新纯电轿车C385的图片在网上一直更新,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和疑问:这不就是纯电版的UNI-V吗?长安拿油改电来糊弄人?先有个阿维塔11,为啥又来个C385?
的确,无论是低趴的车头、轿跑的溜背、大灯+前脸的轮廓与分件逻辑,还是贯穿式尾灯的造型,长安UNI-V和C385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只不过一个烧油,另一个是混动加纯电。
甚至两台车连高宽比也惊人的一致——都是0.78,除非这是通过易经卜卦出的吉利数字,不然很难说他们之间没任何关联。
UNI-V长宽高分别为4680/1838/1430mm,轴距2750mm,诞生自长安方舟架构;C385长宽高分别为4820/1890/1480mm,轴距为2900mm,诞生自长安EPA1平台,也就是长安、宁德和华为联手打造的CHN项目的其中一个平台。
不过就目前已公开的资料来看,两台车更容易体验到的区别,除了能源形式以外,还在于有所差异的智能化配置。
对于长安这种大体量的国民车品牌来说,自动泊车是比无人驾驶更被消费者关注且需要的产品体验。很多老百姓对高阶无人驾驶的可靠性存疑,却愿意从360影像、低速泊车这种与驾驶关系不大的便利性体验开始接触新技术。
这点上,长安的思路还是很明确的:UNI-V在上市时着重宣传的一个亮点配置是APA6.0远程智能泊车系统,通过它你可以在手机上进行远程泊车;而C385则会搭载APA7.0,在6.0的基础上实现了更丰富的功能:当商场停车库入口拥堵时,你可以直接在车库外下车,车辆会自己排队通过道闸,自主寻找车位并完成泊车;此外,你还可以预约好时间后等待车辆自动从车位开到电梯口接驾。
为了更智能,C385装备了27个智能硬件,包括5颗专为解决停车场感知的4D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0颗800万像素摄像头。
但停车场导航的难点往往在于商场不愿公开内部停车场的地图数据,所以打通公共停车场的生态势必需要花不少的功夫。长安官方的说法是预计在今年底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核心商圈、大型医院等公共停车场500个,5年后扩展到全部二三线城市大型商圈、医院等公共停车场等。
落地执行的如何,还有待未来的检验。像小鹏的VPA已能将个体用户的地图数据共享给全用户,能轻松实现越用越丰富的效果,长安庞大的客户群在数据搜集上还是有不小优势的。
作为一台2022年才面试的电动车,长安C385靠什么来吸引早已被新势力们霸占了的市场注意力呢?
马克思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长安C385还能在哪些产品点上做文章,只需要看清它的本质——也就是制造者擅长什么。
比如股东之一的宁德时代,为长安C385树立的一个USP,就是控制低温下电池衰减的能力。
锂电池在低温下的糟糕表现,一直是很多北方兄弟不敢选购电车的核心原因。未解决这个难题,业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甚至不乏威马加装柴油机为电池加热这种引发大量争议的过渡方案。
在长安看来,把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好,更能体现国家队的担当,也更符合主流平价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毕竟在大部分老百姓眼里,电车首先还是一台工具属性更强的车,实用的续航能力比花哨的智能化噱头更重要。
长安C385使用了一项名为“电驱高频脉冲加热”的技术。说白了,是利用一定频率范围的小幅值交流电直接刺激电芯正负极,以短周期少量充放电的形式,使电池里面的化学物质自身发热。
相比传统的加热膜和水加热系统,长安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此项技术能在-30℃环境下用5分钟让电池温度提升20℃,升温快是它的核心优点,也因此能提升低温续航能力40-70km。
此外,为了更务实地解决里程焦虑问题,长安还在C385身上安置了一个集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DCDC、DCAC、直流升压、高压分线、交流充电等多模块于一体的超级电驱系统,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可以让电驱重量降低10%,功率密度提升37%,整体效率提升5%。
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储存端和驱动端双管齐下,C385在搭载58.1kWh电池组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515km的续航能力,百公里耗电量不到11.3kWh/100km,相比之下,比亚迪汉为13.9kWh/100km,特斯拉Model 3为13.2kWh/100km。
当然了,如果日后的实测成绩如果也能如此出色,长安C385无论从技术本身还是产业合作上都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有了宁德的入股,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合作确实可以变得更充分。
而且在锂成本大涨的环境下,如果我是宁德,也一定会先保自己占股更多的亲儿子。
CHN项目的另一个合作方是华为。也就是说,长安C385与UNI-V的另一大不同点,在于“含华为量”。
UNI-V搭载的IMS智能座舱交互系统和UNI-K一样,是长安自己的一套系统;而C385将使用华为的鸿蒙,并且搭载华为提供的AR-HUD等其他座舱配置,整车都是HUAWEI INSIDE。
不讨论孰优孰劣,就像有人好甜口,有人好咸口,让我们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不失为一件好事——毕竟即使是新能源车,除了这个网传将以“启源”名字上市的C385外,长安还有阿维塔11这另一手准备。
所以也有网友开始分析,既有阿维塔11又有C385,长安的新能源产品重度内卷,没法集中精力办大事,到最后只会自相残杀。
其实横向比较一下,上汽有智己和飞凡,长城有沙龙和欧拉,吉利有极氪和几何,推出两个以上的新能源品牌,并非只长安一家。
当下新能源市场卖的最好的产品有三大类,一是以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低端电动车,二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电动车,还有一类就是政策导向的滴滴专车。
在这两端一专的三大类中,想要做体验好、利润高的产品,显然要向高端电动车发展,这也是很多新势力瞄准30万以上市场的动机。不只想赚钱,还要用成本更高的技术来维持品牌的新鲜体验和竞争力——长安的阿维塔显然就是这一类品牌。
那C385呢?它所瞄准的并不是当下需求最旺盛的市场,却是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15-25万主流消费市场。如果现在看,这里还是燃油车的天下;但如果到2030年,这部分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8.5%,会释放出体量最大的新能源需求。
C385所代表的“起源”与阿维塔并不矛盾。甚至相比更加冒险的阿维塔来讲,它才是长安替代自己燃油车的最佳方案。
眼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老大比亚迪已经完全停产燃油车了,最近发布的海豹剑指特斯拉Model 3,同样想在20万左右的纯电轿车市场杀出一片自主品牌的天地。
除此之外,还有飞凡R7、蔚来低端品牌等一系列竞品箭在弦上。虽然目标市场在慢慢增长,但对于长安C385来说也是强敌环伺,游戏并不简单。
只是有了宁德与华为的加持,长安C385看起来正在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地为解决消费痛点而出发。某一些程度上,C385与竞品的比拼更像是一场路线之争,各司其职的产业合作模式与单打独斗的传统造车方法,究竟孰优孰劣,答案即将在几个月后各家产品纷纷上市之际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