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听众席的第一排,扭过头,侧着身对师生作报告,这并不是一个舒服的姿势,但是82岁的汪槱生院士足足坚持了一个小时。5月21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迎来90周年院庆,第一项活动就是为元老级人物汪槱生院士庆祝从教60周年。庆祝会上,汪院士给大家做了《我和电力电子结缘半个世纪》的报告,由于视力不好,只能看着大屏幕给大家讲。
汪槱生1950年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他是我国电机电器学科和电力电子学科杰出的科学家、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58年,汪槱生参加了国际上首创的电机双水内冷研发技术;1970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感应加热中频电源及一系列相关成果,并推动其产业化;1987年,研制成功我国自制的容量最大的中频电源。1994年,汪槱生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仍是我国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唯一的院士。
前来祝贺的校友和学生把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挤得满满当当,其中还有汪槱生院士当年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臧克茂。浙大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在致辞时说,汪院士不仅在教育和科研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为后代学子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浙大有像汪槱生先生这样一批德高望重、学术精湛的大师,这是很值得庆幸和自豪的事情。”听到这些,汪槱生院士说:“这些成绩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我这不是客气,工程技术探讨研究要取得大的成绩绝不是一个人能搞出来,背后有很多无名英雄。”
汪槱生饶有兴致地说,自己前面20年研究电气学科,后面40年研究电力电子学科,跟这些学科结缘半个多世纪了,“这几十年间,积累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经验,我今后可以在茶余酒后向大家说明。”
在主题报告中,汪槱生说着重阐述了电力电子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回顾了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学科创立和发展的历程,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他指出,“目前我国先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全部依赖进口,高性能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几乎依靠进口。我们要研究发展高功率、高电压、高频率的电力电子技术,要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这是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学科对国家应起的作用。”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工程研究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光在实验室里出论文是远远不足的。”
汪院士的这场报告拉开了在电气学院9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论坛的序幕。在“新能源与节能”论坛上,1993年在浙大获得硕士学位,现任GE全球研发中心的总工程师袁晓明;1985年获得浙江大学学士学位,现任德州仪器公司便携式电源管理产品线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现任浙江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李海翔先生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在“电气工程教育论坛”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宁波大学校长严陆光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原河北工业大学校长颜威利教授,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韦巍教授等作了专题报告。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三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