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衡水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依托中科院团队,为研究院所、高校、公司可以提供复杂多金属矿、固废等处理的技术及中试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承担有效载体和服务;承接样品分析检测、中试试验、平台及设备租赁、工艺改进及优化、新产品研发等业务,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试验的全方位服务。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院(CMISI)是中国钢铁行业最早开展低碳产业研究、低碳政策研究、低碳科技跟踪、低碳项目咨询、低碳标准制定、低碳宣传推广的单位。CMISI低碳研究团队定期跟踪国内外行业低碳发展动态、低碳政策标准、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专利研究、碳市场运行、CMISI低碳实践,形成双周定期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资讯快报《双碳周报》。
CMISI《双碳周报》完整版将定期发送给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为更好地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CMISI将摘编《双碳周报》部分内容分享给广大读者。以下为CMISI《双碳周报》2023年第14期(总第50期)内容摘编。
日前,钢铁、石化、建材三大行业的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陆续召开,预示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纳入新的血液。6月27日,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水泥将是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首个领域。6月30日,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尽快确定钢铁企业碳配额分配的主要工序、分配基准线及排放量核算方法,完成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初步方案。7月3日,石化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就原油加工和乙烯行业分工序分配与核算应纳入的主要装置范围基本达成共识。
6月2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审议了《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草案规定,将8月15日确定为全国生态日。
6月29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将加快推进各项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这是生态环境部正式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时间进行表态。据悉,林业碳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自愿减排项目将会进入CCER市场。6月27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初步验收。
6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式对外发布“钢铁行业重点工序能效对标数据填报系统”。据悉自2023年5月17日以来,该系统在21家培育企业内开展内测、完善和调整,目前已具备正式运行条件。未来,要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准确性、实用性。截至6月23日,第一批极致能效技术合作伙伴能力清单申报工作已完成,共涉及88项技术及对应的实施案例200余项。
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全方面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和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执行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仅针对办理新注册的汽车。已经注册登记的旧车并不受影响,可以照常使用。
7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验收会。平台实现了全国及分地区、分行业月度碳排放计算、监测、分析功能,平台测算结果与国内外主要碳排放数据库公开数据对比,历年数据偏差率均在5%以内。专家组一致认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未来碳监测将成为中国除碳核查外重要的碳排放计量手段。
6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度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的通知》,确定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企业4391家。其中,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能效专项监察1891家,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专项监察242家,绿色工厂和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2125家,2022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监察133家。
7月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逐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立足于完善现有环评体系,推动形成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管理统筹融合的环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衔接现有碳排放管理体系,有效发挥环评制度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源头预防作用。探索在煤炭开采、油气开采、垃圾填埋和污水处理等行业项目环评中开展甲烷管控研究。
7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通知》增加了乙二醇、尿素、钛白粉等11个领域。同时,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推动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带领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对此前明确的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对本次新增加的11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7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来自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可避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
6月29日,辽宁省科技厅发布《辽宁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方案提出,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重点突破低成本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的吸收剂/吸附剂、二氧化碳高效催化转化,以及二氧化碳化学利用、驱油、地质封存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CCUS与工业过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术研发。
6月30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山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山西省将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关键技术、非常规天然气和氢能开发利用技术、能源互联网与先进储能技术、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及碳汇技术、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基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外科学技术合作交流九大重点领域开展科学技术创新行动。
7月7日,蒂森克虏伯旗下氢能业务板块蒂森克虏伯新纪元公司成功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蒂森克虏伯新纪元公司是一家绿氢生产电解设备供应商。首次公开募股(IPO)总额约为5.26亿欧元,将用于蒂森克虏伯新纪元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6月30日,河南钢铁集团永通铸管高炉渣干法粒化和大管热模生产线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其中,高炉渣干法粒化项目是全球首条高炉渣干法粒化工业示范线,也是该技术全球范围内首套工业工程应用。高炉渣干法粒化项目设计年处理高炉熔渣能力为33万吨。该项目成功后,将解决高炉余热高效回收和炉渣材料大宗协同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对于降低炼铁工序的能耗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能源综合利用和超低排放水平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7月6日,首钢股份发布《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提出首钢未来低碳转型发展的目标及实施路径。首钢股份明白准确地提出要争做超低排放示范者、低碳发展引领者、产业协同推动者,2025年CO 2 排放总量力争达到峰值,部分产品具备减碳60%能力;2030年,低碳产品专线 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2050至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成为全世界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先锋。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炉料的氢气竖炉炼铁装置及炼铁方法,通过在预热料仓外围设置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将预热料仓内的含铁炉料加热至预定温度,预热后的含铁炉料由预热料仓立即进入氢气竖炉与还原气体发生还原反应,减少氢气竖炉中还原气使用量,提高炼铁的生产效率,同时中频感应加热装置采用电加热,加热速度快,不损耗氢气竖炉,不生成二氧化碳,保护环境。
2023年6月26日至2023年7月9日交易周期内,全国碳市场活跃度较上一交易周期上升,碳配额(CEA)成交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均价为57元/吨左右,碳配额总成交量为202.81万吨,总成交额为1.08亿万元。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量50.92万吨,大宗协议成交量为151.89万吨。
2023年6月26日至2023年7月9日交易周期内,试点碳市场活跃度整体上升,北京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2.6万吨,配额成交均价波动较大,最高为149.64元/吨,最低为125元/吨;上海碳市场成交均价在63元/吨左右,总成交量5.7万吨,较上一交易周期成交量上涨;湖北碳市场碳配额成交均价与上一交易周期基本持平,最高为47.40元/吨,最低为46.11元/吨,总成交量仅2.9万吨,较上一交易周期一下子就下降;广东碳市场碳配额成交均价较上一交易周期小幅下降,最高为84.95元/吨,最低为79.45元/吨,碳配额总成交量为101.83万吨,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交易周期大幅上升。
1)6月27日,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世界金属导报承办的“2023(第十六届)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暨新能源用钢创新发展大会”在张家港圆满召开。干勇院士作《新材料科学技术创新支撑“双碳”战略》报告。张龙强院长作《中国钢铁形势分析研判及新能源用钢标准工作进展》报告,并发布2023 中国钢企、全球钢企专利创新指数。来自科研院所、高校、钢铁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多位专家作精彩报告。本次大会加强了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快了新能源用钢铁材料提质升级以及创新突破,促进了我国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和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2)6月28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就企业转型升级、稳健发展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针对永钢集团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品牌提升、极致能效等方面的工作,信息标准院将继续发挥专业和平台优势,为永钢集团提供优质服务。
3)7月4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应邀出席“‘数字赋能,智造未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论坛暨京诚数科数字化管控平台新品发布会”,并作主旨发言。钢铁工业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关乎中国钢铁行业未来的全球地位,而夯实数字化基础是万事之始,京诚数科与华为的数字化产品战略定位非常精准,将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流程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起到表率作用。信息标准院将继续发挥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引领作用,支撑建设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化总体组、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等国家级平台,携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为推动信息技术在钢铁先进制造需求升级过程中的赋能应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4)7月5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出席“‘新周期、新经济、新钢铁’发展大会暨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并作《关于当前钢铁行业三项议题探讨》主题报告。通过一系列分析全球粗钢产量变化历程指出,全球钢铁发展进入新一轮波动调整期,中国钢铁也将开启波动调整,低碳发展背景下,对铁矿石需求增量有限。结合我国人口变化趋势、碳达峰、碳中和等因素,对未来我们国家粗钢产量进行了预测。面对市场下降带来的压力时,应保持战略定力,抓住变革机遇,战略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
5)7月5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标准所所长助理、全国钢标准化委员会盘条与钢丝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任翠英,应邀出席“2023钢铁中国·中西部工业线&钢绞线产业链高峰论坛”,并作《预应力钢材新标准与发展的新趋势》主题报告。我国预应力钢材已经基本建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为预应力钢材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标准支撑。信息标准院作为行业唯一集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化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研究单位,将充分的发挥平台与资源优势,做好预应力行业的支撑与服务工作,助力预应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6)7月5日,工信部下达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业标准审定和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顺利召开。会议审定了《连铸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电弧炉余热利用技术规范》2项标准,加强完善了钢铁行业主要生产工序能耗限额、余热利用相关系列标准,通过规范能耗限额、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等降低企业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动钢铁行业“双碳”目标进程。会上审定了《铁合金生产的全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技术规范》和《铁合金行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2项标准,规范了铁合金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整体监测要求、铁合金生产企业节能诊断方法、内容、步骤与报告编制等,逐步推动了铁合金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会上研讨了《钢铁产品碳足迹评估通用要求》《钢铁产品碳披露导则》《钢铁企业低碳发展对标指南》《钢铁企业碳排放核查技术规范》《钢铁企业低碳设计导则》《钢铁生产的全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技术规范》《冶金焦化生产的全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技术规范》《钢铁企业碳资产管理规范》8项标准,并形成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本快讯摘自CMISI《双碳周报》。CMISI力求报告信息准确、及时和客观,但不对报告数据做任何承诺。读者据此报告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MISI无关。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由冶金信息网整理发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标错来源或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其他第三方若要转载此文章请事先联系沟通并标注明确来源;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
冶金信息研究所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冶金分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CKCEST)冶金分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单位等平台和信息资源优势,面对行业和企业,创新开展冶金信息网一站式信息服务和信息情报咨询服务。冶金信息研究所在信息情报咨询、知识产权咨询、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咨询业务品牌优势,为行业和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冶金信息网(始建于1997年,是冶金行业专门干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情报系统、产业政策、企业跟踪、热点专题、钢铁标准、数据中心、产品中心、科技文献等功能模块构成。
1) 情报系统:数据覆盖政策法规、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价格行情、产线装备、工艺技术、产品研制、技经指标等行业宏观信息和企业微观信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产品研制提供支撑。
2) 产业政策:最重要的包含冶金、矿业、材料等方面国家各部委、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地方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颁发的最新政策和法规。协助用户掌握最新政策动态,做出正确决策。产业政策、法规每日更新。
3)企业跟踪:追踪超过220家钢铁企业及行业内各大设计院的最新的技术、产线装备、兼并重组、重点项目实施等动态。这中间还包括了宝武、鞍钢、河钢、首钢、建龙、沙钢、华菱、中信特钢等重点钢铁集团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的情况,为用户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提供支撑。企业信息每日更新。
4)热点专题:包含钢筋、钢管、特殊钢、汽车用钢、新材料、硅钢、冶金炉料、耐火材料、钢材热处理、 工程用钢、机械用钢、管线用钢、棒线材、碳中和、再生资源、超低排放、智能制造等30多个行业热点专题数据库。
5)钢铁标准:收录1955年-至今与钢铁相关的国标(GB)、行标(YB YS)、团标(T/CISA)、欧标(EN)、美标(ASTM)、日标(JIS)、国际标准(ISO)、其他标准(DIN API GOST ISD)等共计7.7万篇。钢铁标准模块每月更新。
6) 数据中心。包括钢铁、不锈钢、钢坯、废钢、焦炭、煤炭、铁合金、铁矿石、建材、有色、家电、汽车、海运等19个领域的全球官方统计数据,以及电炉、高炉、转炉、连铸、炼焦、轧钢、烧结7个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
7)产品中心:包含钢筋行业月度分析报告、钢管行业月度分析报告、世界钢铁技术月刊、国际钢铁壹周要闻等情报信息产品,以及棒线材、大型型钢、加热炉、炼钢工艺与设备等工艺产品专题技术文集27种。
8)科技文献: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中文会议、外文会议、学位论文、会议报告、中文专利、馆藏资源、OA期刊、NSTL科技文献等2500余万篇文献。
运用专业的资源整合及平台建设能力,帮企业搭建自己的信息情报平台,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指导企业决策、研发、生产、贸易,可实现如下直接效益。
1)减少相关成本。构建一体化的情报服务平台,促进情报资源集中采购和按需采购。
2)保障信息情报。促进情报信息整合和统一管理,有效积累和管理企业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产本地化保存。
3)提升效率。提升情报分析研究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方法,减少情报人员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等环节中的工作投入。
深耕行业情报半个多世纪,积累全球信息资源20余年,掌握强大分析工具,聚集咨询精英,累计完成超过500个信息产品、1000项信息情报咨询课题。主要咨询方向如下。
作为行业唯一的专业一级查新咨询单位,开展全领域文献检索、科技查新服务,每年完成查新1000多项。凭借国际权威的专利分析平台和专业研究团队,为公司可以提供如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