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永无止境;阳光交易,任重道远。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环环相扣,既是市场主体获得项目进入市场的重要方法,又是检验政府治理是否公开透明、市场机制是否高效便捷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先后荣膺“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100强”“全区政府采购先进单位”等。成绩的背后,是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充分的利用平台资源优势,全面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创新,奋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开展各项业务的有力折射。
实行市旗(区)两级平台“一体化”运行模式、全面实施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让公共资源交易“能快则快、能简则简、能优则优”。
平台运行“一体化”。为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激发市场活力,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区率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权、国有产权交易整合到同一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由“碎片化”向“集约化”转变。2019年底,在全国率先将市旗(区)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软硬件配套、规则体系统一、监督管理同步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交易全程“电子化”。构建起“一网三平台(电子服务平台、电子交易买卖平台、电子监督平台)”电子交易体系,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电子化平台转变。主体入库“一秒办”,取消建设工程市场主体库在线个工作日内人工核验升级为系统自动核验“秒入库”。交易登记“一表办”,项目入场全程在线办理,简化进场交易资料,只需在线提供《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审查意见表》及招标文件、公告的备案就可以完成登记。
极优服务“标准化”。2017年10月,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形成涵盖服务环境、功能设施、交易流程、岗位操作、平台建设、监督管理、服务要求等服务标准196项,为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创立了可复制的鄂尔多斯模式。
促进交易“规范化”。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实现与信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平台的数据对接,将市场主体的基础信息、惩罚信息以及红黑名单信息等直接嵌入到项目评审系统中,为专家履职评审提供有效参考,让守信企业得到奖励,让失信企业受到惩戒。
2022年9月22日,内蒙古首个“评定分离”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康巴什区第二中学扩建工程设计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这是鄂尔多斯市在全区率先推行“评定分离”试点工作,标志着全市工程建设招投标方式获得新突破、跨上新台阶。
近年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优化鄂尔多斯市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先行先试,超前谋划,先后派专人外出学习,借鉴深圳、佛山、哈尔滨等地“评定分离”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招标投标领域改革,确立联合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全区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分离”试点工作。
此外,政府采购还开启了跨区域合作新序幕。6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场与伊金霍洛旗分中心副场顺利完成,标志着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试运行成功。9月22日,鄂尔多斯市政府采购中心与哈尔滨市政府采购中心合作,顺利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哈尔滨市双城区分区规划”的评标工作,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此合作框架下,双方将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联合开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积极优化两地评标评审专家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本地部分行业专家资源匮乏与项目评标评审需求的矛盾,遏制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外部因素对评标评审活动的影响,持续规范评标评审工作,确保远程异地评标公开、公平、公正,逐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提供了遵循,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鄂尔多斯政府采购跨区域合作的新序幕。
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全市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重要单位,着眼打造全国最优招投标市场环境,深化改革创新、细化工作举措、强化极优服务,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费降负。
企业投标“零跑腿”。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线下不见面,线上面对面,市场主体足不出户便可全面参与竞争。2020年3月2日,在全区率先开通运行“不见面开标”系统以来,已为3500多个项目、7万多家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2.8亿多元。运行至今,99%的政府采购项目都采用“不见面开标”模式,此举为供应商节约费用6000多万元。
多元降负“零压力”。担保、保险、银行3类电子保函全覆盖,电子保函的使用率已达66%,运行以来,已为2.7万家市场主体释放保证金现金压力44.6亿元。
服务企业“零距离”。交易业务、异议投诉、受理反馈、主体入库、信用查询、CA数字认证均可“在线办”“一网办”。数字证书“全区通”,实现全区范围内,“一地办理、全区互认、全程通用”。